自媒体和社交平台时代的特点,人类史无前例地能看见2000公里外的无数同类的刚讲的话,
信息刺激(其中包括口语、屏显等等)过密,严肃的词变得平庸,强烈的词变得平淡
普通的表达也需要“江南皮革厂!”那样才能抓到有限的眼球
反正适度通胀是交流活力的体现咯
bailanfish (摆烂小鱼)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:
举个通笑膨胀的例子,一个“哈”不足以表达快乐,非主流时期会发“红红火火恍恍惚惚”,现在会发一连串“哈哈哈哈”,甚至有时候一句话结尾或者开头也会加上无意义的“哈哈哈”,好像这样就显得语言不太生硬了
有些新加的朋友会很自来熟的互称“宝宝” “xx老师”,用“爱你”代替“谢谢”,聊着聊着不发点表情包就觉得干巴
之前被人吐槽网络聊天很生硬,好像生气了一样,所以现在用“好嘟”换掉“好的”,发什么都加个~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