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溢的名字成了球迷的噩梦。 对法国一战,他出场8分钟就贡献4次失误,其中3次是被对手生断后直接反击得分。 朱正虽然展示过美式后卫的突破分球(对法国10分5助攻),但三分命中率仅25%,体能下滑时传球随意性陡增。
全队失误像传染病:首战加拿大21次失误,打新西兰追到1分时连续传球出界,对法国后卫线合计失误10次。 后卫被紧逼就慌乱,阵地战只会把球甩给张博源单打,战术简单到对手看三秒就能识破。
球员缩影:闪光灯下的明与暗
郇斯楠(16分9板4帽 vs 法国):臂展2米3的“中国戈贝尔”,场均3.7盖帽惊艳赛场,但体重98公斤的他顶不动欧美中锋,进攻端只能靠吃饼。
张博源(场均20 分):单打能力突出的核心,但对法国末节体能崩盘,三分命中率不足30%。
陈家政(三分5中3 vs 法国):外线唯一稳定火力点,但防守端屡被一步过,篮板贡献几乎为零。
杨溢(-15效率值):攻防全队垫底,俱乐部前景岌岌可危。
教练争议:固执的联防与机械的轮换
主帅曲绍斌对“二三联防”的痴迷堪称行为艺术。
匪夷所思的是轮换逻辑:朱正场均仅打20分钟,而对新西兰追分阶段换下状态火热的陈家政;杨溢失误如麻仍稳坐轮换。
青训原罪:12岁就被焊死的位置
篮球评论员杨毅点破病灶:“这批球员在国内身体顶尖,但国际赛场能稳定投篮的不到3人。 ”
根源在青训的“流水线生产”:
高个子球员12岁起只练篮下,禁止运球和投篮,“怕影响内线手感”;
矮个子球员专练快攻,阵地战只会闷头冲;
基层教练为U12/U15成绩,砍掉挡拆、传切等“复杂课程”。
图文打卡计划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