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起真正的身世,被史书隐藏得太深,难怪被秦昭王信任30多年

白起真正的身世,被史书隐藏得太深,难怪被秦昭王信任30多年

然而,当白居易去世后,其好友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铭时,却写下了“公之世先,用谈说闻”八个字,表达了对这一说法的怀疑。李商隐不认可白居易的说法,部分原因是白居易的记载存在时间上的明显错误。白乙丙是秦穆公时期的将领,而白公胜则是春秋晚期的人物,两者相距约150年,根本不可能是祖孙关系。此外,史书记载白公胜被杀时,并无其子逃亡秦国的记载。

《旧唐书》对这段家谱记载也持保留态度,认为白起可能是太原人,北齐五兵尚书建之的曾孙,但未能进一步追溯更早的血统。

欧阳修在编纂《新唐书》时,提出白起是周代姬姓的后裔,具体来说,是春秋时期名相百里奚的子孙。武王灭商后,百里奚的后代被封于虞国,但虞国被晋国灭掉后,百里奚一族流散到秦国。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有两个儿子西乞术与白乙丙,而白乙丙被视为白起的祖先,开创了白姓。

不过,在殽之战时,孟明视、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人同时担任秦军主帅,且都是父子,这样的组合在当时几乎不可能存在。

因此,南宋学者陈振孙在《白文公年谱》中指出,《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》称白氏出自芈姓,而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称出自姬姓,两者相互矛盾,且无确凿证据,难以令人信服。

既然白起既非芈姓,也非姬姓,那么他的真实身世究竟如何呢?史书中有一条关键线索:白起出自嬴姓,是秦国的宗室子弟。秦宪公去世后,权臣弗忌等人立了宪公第三子秦出子为君,但随后又杀害了秦出子,改立宪公长子秦武公。为了防止权臣弄权,秦武公没有传位给儿子嬴白,而是传给弟弟秦德公。秦德公有三个儿子依次继位,最后是秦穆公。秦德公将其子嬴白封于平阳(今陕西岐山一带),其后代便以“白”为氏。

《战国策》称白起为“公孙起”,说明他是公族,即诸侯王族的子孙。春秋战国时期,只有王族后代才被称作“公子”“公孙”。

因此,揭示白起身份的重要证据是:白起是宝鸡郿县人,公子嬴白被封于岐山,二地相距不远,表明两者有血缘关系。白起被称为“公孙起”,即公子嬴白的后裔。相反,百里奚和白公胜的后代不可能恰巧落户在公子嬴白的封地附近。

白起迅速升迁,也佐证了他是嬴姓宗室成员。公元前294年,白起晋升为左庶长,《史记》未记载其之前的经历。商鞅变法后,左庶长在秦国二十级爵位体系中居中层位置,只要战功卓著,谁都能担此职务。但白起任左庶长当年即率军进攻韩国,次年再出征韩魏两国,击败敌军24万,继而被封为大良造,开始长期担任主帅。

令人疑惑的是,白起为何刚任左庶长即获秦昭襄王极高信任,成为数十万大军统帅?结合上述线索,这种信任极有可能源自其嬴姓血统。秦昭襄王十三年白起晋升,五十年白起于杜邮自杀,除长平战役后被范雎挑拨外,白起受昭襄王信赖长达三十余年。

综上,白起的祖先是公子嬴白,秦穆公时期有白乙丙出将,商鞅变法虽以军功为爵,但白起身份特殊,可能早年以副将身份参加多次战役,积累战功晋升左庶长,其后军事才能才得以全面展现,迅速成为主将。

白起早年作为副将参战,因职位低微,未被各国史书详细记载,也无民间逆袭故事流传,导致司马迁只能从他任左庶长开始记录其事迹。

参考资料:《史记》、《白文公年谱》等。

---

如果需要调整文风或细节,随时告诉我!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探索

浏览器不兼容怎么办
bt365体育在线

浏览器不兼容怎么办

57公斤等于多少斤
亚洲365bet官网

57公斤等于多少斤

dnf苍穹武器多久升级
s365 2.2.3

dnf苍穹武器多久升级